网站首页
手机版

明清紫砂器

更新时间:2023-02-02 22:33:50作者:百科

明清紫砂器

用一种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这种陶土即是中国江苏省宜兴县所产的紫砂泥,呈紫红、淡黄或紫黑色,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用手捏练即可成型,不用匣钵,直接入窑经1000℃高温烧成。紫砂器一般不挂釉,充分利用陶泥的本色,以显出质地美。

宜兴紫砂陶器创始于宋代,明代中期以后盛行。明代宜兴窑紫砂器以壶著称,式样繁多,制作精巧,为世人所喜爱。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制壶名家。明正德年间,宜兴龚春向寺僧学到制紫砂壶的技术,专以制壶为业,人们称为“龚春壶”,现在他的制品已很难见到。此后名手辈出,著名的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称为四大家。龚春也曾带过 3个徒弟,即时大彬、赵良璧、陈鸣远,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成就最高。

明代紫砂壶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沉静、幽雅,传世品极少,后人又制作了许多赝品,使真正的明代茗壶很难辨认。至今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仅有两件:一件为南京博物院所藏嘉靖十二年(1533) 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壶圆腹,无柄,提梁与流较短,有盖,形体稳重,古雅浑厚;另一件“大彬”款六方紫砂壶,藏于扬州市博物馆,出土时伴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砖刻地券 1方,壶通体六角形无柄,一侧为六角形直流,底刻楷书“大彬”2 字,造型古朴,结构严谨、端庄、素雅,是时大彬的代表作,对研究紫砂工艺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明代后期还出现一种挂釉紫砂器,因釉面与宋代钧窑乳浊釉相似,所以称为“宜均”。除均釉外还有天蓝釉、绿釉、灰白釉、仿哥釉等。生产宜均最重要的窑场为“欧窑”。清朱琰《陶说》谓“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县有欧子明者所造瓷器曰欧窑”。其釉面光亮,釉层较厚,不透明,开细纹片,造型多样,主要为文房用品及陈设品。这类宜兴带釉器,非常注重釉色与型体的美,如仿米色哥釉玉兰式花插,天蓝釉凫式壶,仿钧窑月白色荷叶式洗,仿钧窑玫瑰紫釉盘等,都别具一格。但有些作品与广东石湾陶器不易分辨,也是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清代宜兴紫砂器及“宜均”更有了迅速发展。紫砂壶日益精进,成为贡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载了不少皇帝指名烧宜兴壶的事。紫砂器造型与产量日益增多,壶型丰富多样,还有紫砂茶杯、花盆及各种陈设品、玩具、仿各式瓜果象生器、仿古铜器等。康熙紫砂茶具,在烧成的紫砂器上,施珐琅彩花卉。雍正、乾隆时紫砂器,有的模印或划刻人物纹饰及诗句,有的描金彩山水,绘粉彩花卉,挂钧釉或镂雕,制做精致,色调温雅。当时的制壶名匠,见于文献及实物记载的举不胜举,最著名的有明末清初的陈鸣远,号鹤峰,亦号壶隐,他制的茶具及陈设品有数十种不同类型,是一个善翻新样,雕镂兼长,技术精湛的匠师。雍正、乾隆时期的王南林、杨友兰、邵玉亭等都承制宫廷御器,并善制彩釉砂壶。杨彭年及其妹杨凤年和陈鸿寿、邵大享则是晚清时名家。陈鸿寿,号曼生,善书画,精篆刻。他与杨彭年合制紫砂器,他设计壶样,杨彭年制壶,待泥半干时,曼生雕刻花纹和诗句,器底刻“阿曼陀室”款,壶把下或器身盖也刻“彭年”款,即世称的名品“曼生壶”。

清代“宜均”较多见,著名的匠师为乾隆嘉庆年间的葛明祥、葛源祥两兄弟,常见到的有款者为挂蓝绿釉橄榄式瓶,其次还有乳白釉凸花装饰梅瓶、蓝灰釉镂雕花篮等,皆为代表作。

本文标签:明清紫砂器  Ming-Qingzishaqi  
上一篇:哈拉和林城址
下一篇:五音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