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2:05:41作者:百科
[拼音]:shehuizhuyi kuoda zaishengchan
[外文]:socialist reproduction on extended scale
社会主义条件下以扩大的规模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通常以资金积累为前提。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同属于扩大再生产的类型。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同的是,由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为了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由于它的运行是由国家有计划地安排的,因此它排除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危机,只要主观指导上不发生重大失误,它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和比较协调的比例,保持持续的稳定增长。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要实现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需要把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积累,用于扩大生产所需的追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积累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但非唯一源泉。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在时间上分离所形成的暂时闲置的折旧基金,也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资金来源。此外,在一定资金价值量的范围内,如果资金和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也可以在实物形态上实现扩大的再生产。这也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依靠增人、增资、增投料、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而后者是指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依靠提高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人们有时也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叫做“粗放的”扩大再生产,把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叫做"集约的"扩大再生产。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扩大再生产中的外延方式与内涵方式的关系,比之简单再生产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为了在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上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大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更应该注意依靠提高劳动效率和资金效率等内涵的因素来发展生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使以提高经济效果为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起主导作用的扩大再生产方式。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何把扩大再生产的外延因素和内涵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地和有效率地发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为了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着眼,又要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口资源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缺陷,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效率,即要着重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方式。但为了安排大量人口的就业,也不能忽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方式。要解决这两重条件的矛盾,在技术政策上,就不能样样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而必须从原有的基础和可能出发,实行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适用技术政策。与此相适应,在产业结构上,不能搞很多耗费巨资、装备精良的资金密集的产业,而要大力发展那些花钱较少、提供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效果较大的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以及过去被忽视的商业服务和文化、教育、科学等事业。
正确处理新建同现有企业的关系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的物质基础的作用,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正确处理新的建设同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的关系。这个问题,既同正确处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有关,又同正确处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有关。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包含有简单再生产的因素(固定资产的补偿更新),也包含着再生产扩大的因素(在原有场地增加生产能力,节约能源材料消耗、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规格等)。一般说来,通过这条途径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是内涵型的扩大再生产。而新建和扩建如果按原有的平均技术水平甚至较低的技术水平进行,那就是纯粹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如果是按高于平均技术装备水平来进行的,那就同时也包含有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因素。
从经济效果上看,通过现有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来增加生产能力,比通过新建扩建来增加生产能力,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据粗略估计,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比建设新企业,在投资上一般可节约2/3,在材料上一般可少用3/5,在建设时间上一般可缩短一半以上。因此,凡是有可能通过现有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来完成的增产任务,应该首先用这个办法来完成。只有那些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不了的任务,如地区布局的改进,空白缺门的填补,新兴产业的开发,等等,在建设资金和物资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新的建设。这就是陈云提出的“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的正确方针。坚持这个方针,处理好重点建设与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实现向以内涵方式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过渡,从而保证国民经济高效率高速度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