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中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有哪几种?
2023-02-08
更新时间:2023-03-22 00:07:43作者:百科
[拼音]:dianliceng dianbo chuanbo
[外文]:ionospheric radio wave propagation
受地球上空约55~1000公里弱等离子体区域制约的无线电波传播,包括在这个区域内和透过这个区域的电波传播。
电离层电波传播十分复杂。对一定波长的电波,若介质性质在一个波长内变化不大,则磁离子理论能描述这些区域中的电波状态;但当波行近反射点时,磁离子理论失效。在这两个区域的中间区域,磁离子理论只是一种近似描述。比磁离子理论更进一步的近似,是所谓慢变化介质中的射线理论;在突然变化的边界则须用全波解的理论。
电离层是冷的弱等离子体,呈电中性。入射电波的电场引起电子强迫振荡和加速运动,发生次波辐射。所有次波辐射与入射波叠加起来形成电离层中的波场,改变入射波的波场性能。电离层中有大量中性分子和离子,运动的电子与它们碰撞后,有部分能量转变为中性分子和离子的热运动能量。这样的能量交换使电波能量衰减,称为电离层吸收。它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发生在 D层,这里折射指数接近于 1。吸收与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之乘积(其值一般很大)成比例而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称为非偏移吸收;另一种情况发生在电波反射的高度附近,这里折射指数趋于零,吸收正比于碰撞频率的平均值,也正比于群折射指数与相折射指数之差,称为偏移吸收。
电波的电场会引起介质极化,形成极化电流,在电离层介质中引起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二者相位差为90°,故介电常数是复数,与频率有关。在同一条件下,不同频率的电波有不同的折射率、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这就是色散关系,所以电离层是色散介质。
电离层处在地磁场中,电子运动时因受地磁场的洛伦茨力作用而围绕磁力线旋转,旋转频率称为磁旋频率,其大小可以与短波频率相比。若电波传播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如在极区向上垂直发射电波到电离层,则称为纵传播;若电波传播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相互垂直,如在磁赤道向上发射电波到电离层则称为横传播。这时,电子运动状态,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可忽略磁场作用。一般来说,电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方向与地磁场方向成一定夹角。当电波频率大于磁旋频率时,电子旋转时在电波传播方向和垂直电波传播方向均出现电矢量,并不断改变方向和大小。这些场与原来场量相加,其电矢量端点轨迹将在空间描出椭圆。磁矢量也有相同情况,称为偏振。由于介质的特性,一般有两个特征椭圆偏振波,其旋转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在一定条件下可退化为圆偏振或线偏振。在电离层中入射的线偏振波会分裂为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偏振波,称为寻常波和非常波,各自独立传播。这一现象称为磁离子分裂或电波双折射。垂直探测的电离图(见电离层垂直探测)描迹的分叉现象,就是寻常波和非常波的一种表示。在临界频率附近,频率较低者对应于寻常波,频率较高者对应于非常波。在一定条件下寻常波和非常波近似于两个反向的圆极化波,它们在电离层中传播时保持各自的圆极化不变,在传播路径上某一固定点上总可以合成为线偏振波。由于它们的相速度不相等,在不同的点上合成波的线偏振平面互不相同,也就是在电波传播过程中线偏振面是不断旋转的,这种现象称为法拉第旋转。
实际上,入射到电离层的电波并非单色波,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并且带有一定的信息。即使是单一频率的波也不一定是单色的,而是由许许多多频率单色平面波组合而成的。这样的波群的包络称为波包。以这样调制过的电波射入色散介质电离层中,每个频率各自遵循自己的折射路径传播。显然,传播以后不可能恢复原状而产生畸变。单色波和波包在电离层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单色波的速度是等相面移动速度,称为相速度;波包的传播速度称为群速度。相速度和群速度在计入地磁场影响的电离层中,在方向和数值上都不相同;如在忽略磁场影响的电离层(各向同性色散介质)中,群速度vg和相速度vφ方向一致,在数值上的关系为vg=nc,vφ=,或vgvφ=c2。式中c为自由空间光速;n为中心频率的折射指数。电波矢量的相速度移动所经历的路程为相路径。电波能量以群速度传播所经历的路程为群路径。在电离层探测中所得的大量信息,都是直接观测群路径而获得的。
电离层电波传播特性,可以从磁离子理论最基本的阿普顿-哈特里公式导出(见磁离子理论)。这个公式给出了介质中寻常波和非常波折射指数与等离子频率、碰撞频率、磁旋频率、电波频率,以及入射波方向与磁场夹角之间的关系。
单层的电离层的电子密度 N随高度的增加而增至极大值N,然后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不计入磁场和碰撞时,电离层的折射指数n与电子密度N(米-3)和电波频率f(赫)的关系为
当高度低于电子密度极大值的高度时,随着高度的增加,折射指数n从1变得越来越小;当高于极大值以上的高度时,n 随高度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于1。如果把电离层分成很多薄层,并把折射定律应用到薄层间的每一分界面上,对以φ0角入射的电波,则有
1·sinφ0=n1sinφ1=n2sinφ2=…=nnsinφn
由于n 逐渐变小而φ 逐渐变大,因此,射线渐趋于水平,这就是电波折射。若电波在某处φn≈90°,sinφ0=nn=,且Nn厵Nmax,则电波满足全内反射条件而被电离层反射,最后被折回地面。如果Nn=Nmax,不满足上述条件,而电子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n越来越趋于1,则电波不发生全内反射而穿过电离层折射到宇宙中去。因此,当电波以一定角度入射某一电离分布的电离层时,频率越低则越易被反射,且深入电离层越浅;反之,频率越高则越易穿过电离层,路径被电离层弯曲程度越小。
电离层对超长波至微波频段的电波均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不同,传播效应各异。
高于 100兆赫的电波因电离层电子密度不足以造成反射,且折射作用也不大,能直接穿过电离层。地-空通信、远程警戒雷达就基于这个原理。但是,电离层存在大量不同尺度的不均匀结构,使透射电离层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产生起伏,这种现象称为电离层闪烁。闪烁现象在磁赤道±20°之内出现较多,在极区也较严重,而在中纬地区较弱(见视距电波传播、光波传播、10 GHz 以上电波传播)。
利用电离层中不均匀结构对甚高频波段(3~100兆赫)电波的散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散射传播。利用 D层湍流混合的不均匀性散射,可实现30~60兆赫频段电波在1000~2000公里内的通信;利用电离层中流星余迹间歇的散射和反射现象,可实现40~80兆赫频段电波在 2000公里内的突发通信;利用F区的不均匀性突发或强的散射,可实现直到50兆赫频率电波在距离大于4000公里时的通信;Es反射或散射可以使直到80兆赫频段的电波传播2000公里而造成电视频道的干扰。散射传播效率低,信号强度弱,衰落快,距离有限且?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529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诺兰浠ハ喔扇牛蚨拗屏怂堑墓惴河τ茫?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1079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超短波电离层传播)。
对长波、中波和短波(30千赫~30兆赫)的电波,可利用电离层反射实现远距离甚至环球传播。长波天波传播广泛应用于导航和授时。中波天波传播广泛用于广播和导航。短波传播广泛用于通信和广播。短波设备简单、经济、方便、传播距离远,是远距离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中波、长波传播有天波和地波干涉的问题;而短波信道则易受电离层不稳定的影响(见低频天波传播、中波传播、短波传播)。
极低频、甚低频 (0.3~30千赫)波段的电波,可在地与电离层所构成的同心球壳间实现“波导传播”,其优点是传播相位稳定和传播距离远,广泛用于导航、授时和通信(见地-电离层波导电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