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2023-02-11
更新时间:2023-02-12 05:24:36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氨氮、高有机物浓度的废水含有大量N、P,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产生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恶臭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且危害人体健康。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氨氮、高有机浓度的废水。
国外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厌氧+好氧+生物净化组合工艺,一般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处理原则;国内基本遵循固液分离、干粪制肥、废水处理后排放的原则。由于畜禽养殖属微利行业,废水处理基本得不到保证。笔者采用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改良SBR(序批式反应器)的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人工模拟污水进行处理,形成一体化处理设备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29270.7)。在宁河原种猪场进行现场小试、中试,效果良好,得到了用户肯定。该套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等特点,已经向全国推广。
笔者针对改良SBR 单元,优化改良SBR 工艺条件,探索了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规律。
1 实验废水与装置
1.1 实验废水
研究涉及ABR 与改良SBR 两部分的联用系统,考虑到实际废水水质的波动性和最优条件选择的可控性,采用模拟废水进行研究。模拟废水按营养比COD∶N ∶P =100 ∶5 ∶1 配制,配料为葡萄糖、NH4HCO3、K2HPO4、MgCl2、MnSO4、CuSO4、CoCl2、 FeSO4 等〔1〕。
实验中ABR 系统和改良SBR 系统的启动均采用同步接种驯化方法,ABR 系统启动废水COD 从 1 000~10 000 mg/L 逐步增加,以进水COD 为10 000 mg/L 时去除率达72.0%为ABR 启动完成的标志。
ABR 系统和改良SBR 系统的进、出水主要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由于ABR 厌氧系统中污泥的引入,导致 ABR 出水NH3-N 高于原水。根据改良SBR 系统进水要求和ABR 出水实际状况,将ABR 出水经适当稀释后作为SBR 进水,以满足脱氮时C/N=3~5 的要求。
1.2 装置
ABR 反应器L=600 mm,B=100 mm,H=600 mm,有效容积30 L。改良SBR 反应器L=500 mm,B= 100 mm,H=500 mm,有效容积20 L。装置见图 1。
图 1 实验装置
改良SBR 连续进水、间歇出水操作,处理量为 2~3 L/h。前端沿池长,距池壁70 mm 及100 mm 两处分别设挡板分隔形成生物选择区(对于ICEAS 则称为预反应区),不曝气,可形成兼氧条件;第二个挡板距池底有20 mm 空隙,来自预反应区的污水从挡板下面的孔或缝隙以0.03~0.05 m/min 低速流至主反应区,而所经的区域为缺氧区。该单元结合ICEAS、 CASS 及IDEA 三种工艺形式,具有如ICEAS 那样较长的停留时间,又具有CASS 缺氧厌氧的生物选择区,还如ICEAS 和IDEA 采用连续进水方式〔2〕,使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简便、处理效果好(特别是脱氮除磷效果)、自动化操作、可靠度高等特点〔3〕。
2 实验部分
2.1 分析方法
COD 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NH3-N 采用纳氏比色法测定;DO 采用膜电极法JPB-607 测定;MLSS 采用重量法测定;pH 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SS 采用重量法测定。
2.2 改良SBR 启动
取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硝化池回流污泥驯化后接种,常温下按表 1 配制模拟废水(COD 约1 000 mg/L)引入反应器,溶解氧控制在0.2 mg/L,pH 为 6.0~9.0,曝气175 min,沉淀60 min,排水5 min 进行操作。每天保证3 个周期,2 d 后COD 去除率达到 87.6%,启动结束。
2.3 实验方法
系统类似于CAST 是变容积运行,连续操作。每个循环周期为4 h,分别由曝气、沉淀、出水组成。通常要求5~10 min 内排水完毕,若沉淀时间太长,由于连续进水,会导致出水恶化。试验将沉淀时间固定为5 min,沉淀时间与曝气时间共235 min。
对沉淀时间、停留时间、回流比、进水基质浓度等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获得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表L9(34),以NH3-N 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极差法获得重要性影响顺序与最优参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沉淀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出水NH3-N 下降。曝气时间太短,会使充水比太小而导致SVI 变大,泥水分离效果变差〔4〕。根据同步硝化反硝化理论,保持好氧、缺氧条件同时存在,即DO 保持在0.5~1.5 mg/L 即可〔5, 6〕。研究发现,沉淀时间>20 min 时,氨氮去除率明显提高。但沉淀时间>60 min,增大了水力停留时间,从而增大反应器的容积,使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反应器与上一周期的反应出水混合,降低了处理效果,如图 2 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沉淀时间为 30~60 min 时,处理效果较好。
图 2 沉淀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3.2 回流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按连续进水连续出水方式操作,改良SBR 前端设置生物选择区或称作预反应区。将出水回流至预反应区,可以调节进水,提高系统抗冲击性,同时可在预反应区形成脱氮条件,延长硝化污泥的泥龄,利于脱氮过程的进行。根据反硝化经验,硝化液内回流比>200%〔5〕。如图 3 所示,回流比为30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
图 3 回流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3.3 进水COD 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硝化菌是自养型细菌,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有机底物并不是它的生长限制因素〔7〕。进水COD 为 1 000 mg/L 时,BOD 污泥负荷(Ns)为0.8 kg/(kg·d),超过了一般活性污泥法所要求的经验值〔0.3~0.5 kg/(kg·d)〕〔8〕,影响了氨氮的去除效果。由图 4 可以看出,随着COD 的增大,氨氮去除率单调下降。COD 为700 mg/L 时去除率最高,实际中系统COD 尽量控制在700~1 000 mg/L。
图 4 进水COD 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3.4 水力停留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据HRT=V/Q 知,进水流量的变化影响HRT 的变化,而HRT 的变化又影响Ns,Ns 太大,出水水质差,Ns 太小,处理效率低〔9〕。本课题要求处理量为2~ 3 L/h,为了取得较高的脱氮率,硝化反应历时一般不低于6 h。HRT=10 h 时处理效果存在一个转折点。 HRT=8 h 时,氨氮去除率为55%,HRT=5 h、12 h 时,氨氮去除率低于49%。鉴于1 d 24 h 内可安排3 个周期,HRT 取8 h。
图 5 水力停留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3.5 正交试验优化
正交试验中沉淀时间、水力停留时间均选择转折点前后,考察转折点处的交互影响。回流比选择200%和500%与没有回流进行对比,污泥泵相应的流量是5 L/h 和12.5 L/h。回流比为200%,NH3-N 去除率从没有回流前的30%增至74%,可见内回流对于改良SBR 是绝对必要的。进水COD 也是影响硝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考虑系统整体属于高速反应器,前端ABR 要求改良SBR 具备较大的处理能力,故采用800、1 000、1 200 mg/L。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及结果分别如表 2、表 3 所示。
由表3 可见,回流比对氨氮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进水COD,最小的是沉淀时间。同时发现与单因素研究一致的规律是,最佳点出现在进水COD 最小时:800 mg/L。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为74.02%,相应条件为回流比200% ,循环周期组成曝气 175 min,沉淀时间60 min,排水时间5 min,HRT= 8 h,进水COD 为800 mg/L,出水NH3-N 为24.86 mg/L,可达到GB 8978—1996 中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4 结论
(1)采用改良SBR 工艺处理模拟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效果好(特别是脱氮除磷效果)。
(2)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回流比>进水COD>停留时间>沉淀时间。
(3)最佳工艺条件:回流比200%,曝气175 min,沉淀时间为60 min,排水时间5 min,HRT=8 h,进水 COD 为800 mg/L。此时NH3-N 去除率为74.02%,出水NH3-N 为24.86 mg/L,达到GB 8978—1996 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